新版医保目录是如何诞生的?医保谈判背后的“攻守之道”

2021-12-07

作者:门庭婷

来源:央广网

A-
A+

  近日,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出炉,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从谈判情况看,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70万一针”,治疗罕见病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也以“地板价”成功入选。

  目录更新的同时,新版医保目录的谈判过程也备受关注。医保谈判,是不是只有“砍价”一项工作?除了媒体上披露的“灵魂砍价”片段,医保谈判背后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一份覆盖2860种药品的目录,它的诞生,并不简单。

  “攻”——弥补基本用药保障短板,引入“背靠背”测算

  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官方网站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而事实上,制定这份目录的工作始于7个月之前。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学文介绍,按照《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本次调整工作开始于2021年5月,共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和公布结果五个阶段。

  在申报阶段,共收到企业申报信息501条,涉及药品474个。经审核、公示、复核,最终273个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其中目录外药品174个。

  在确定了入围药品之后,就进入了医保目录调整的核心环节——专家评审。隆学文介绍,本次目录调整,进行了多项创新,提高了调整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此次目录调整,首次试行多位药物经济学专家根据测算指南对同一药品开展“背靠背”测算,提升药经测算结果精准度和公平性。并且首次开发应用于企业申报和专家评审打分电子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了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效率。“力争全方位扎紧医保目录调整制度的笼子”,隆学文如是说。

  作为药物经济学测算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表示,引入“背靠背”评审机制后,“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但刘国恩也坦言,这样的工作“值得”。

  刘国恩介绍,此次目录调整中,专家组的评审工作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公正性”三大原则。在这样的原则下,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为顺畅。而且,对于每一位测算专家的意见,无论是专家组组长还是医保部门相关负责人,都不做直接的干预,尊重测算专家独立的意见和科学公正。刘国恩表示,正是有了这些机制的改进,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才会取得空前的进步。

  刘国恩所提到的“空前的进步”,主要是指今年创新药品进入目录的情况以及肿瘤、阿兹海默症、心脑血管及罕见病药品等代表性药品的进入。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介绍,本次目录调整后,74个目录外新增药品涉及21个临床组别,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药20种,肿瘤用药18种,丙肝、艾滋病等抗感染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7种,新冠肺炎治疗用药2种,其他领域用药12种,患者受益面广泛。

  在群众十分关切的肿瘤药物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表示,近年来,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为中国肿瘤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治疗选择,改善了患者预后,但这些新药价格昂贵,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翘首以盼。

  国家医保局在目录调整过程中,瞄准重大疾病治疗用药需求,及时将一大批新上市的药品纳入医保。以国产新药伏美替尼为例,该药于2021年3月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不到一年时间就进入了医保目录让肺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对于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负担有很大帮助。

  另外,本次调整也纳入了一些新型靶向药物,比如维迪西妥单抗。维迪西妥单抗是我国第一个原创的HER2抗体偶联药物,在胃癌、乳腺癌等肿瘤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石远凯介绍,尽管该药疗效确定,但昂贵的价格让很多患者望尘莫及。这次维迪西妥单抗顺利降价进入医保,惠及了更多的肿瘤患者。阿贝西利、达雷妥尤 单抗、维迪西妥单抗进入医保目录之后,填补了保障空白,在将乳腺癌、胃癌、骨髓瘤的药品保障提高到国际主流用药水平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患者负担。

  “守”——坚持“保基本”定位,杜绝“天价药”进目录

  包括被网上热议、“70万一针”,治疗罕见病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内,多款药品通过谈判,给出了“地板价”成功进入目录,但也有部分药品,申报阶段,就已经被拒之门外。

  黄华波指出,医保目录的调整始终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着力更好地满足广大参保人的基本用药需求。而如何体现“保基本”?一是调整中,始终综合考虑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负担能力等因素,坚决杜绝“天价药”进目录,确保谈判形成的支付标准符合“保基本”定位。二是紧盯临床合理用药需求,着力弥补基本用药保障短板,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三是通过引导同治疗领域用药适度竞争和目录内药品再降价,腾出基金空间,推动实现基本用药保障升级换代。

  2021医保谈判基金测算组组长郑杰解释道:“有人认为谈判就是杀价,越低越好,这是对这项工作的曲解,基金测算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郑杰表示,结合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综合考虑患者个人负担可承受能力,通过测算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用的起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这样谈判才有意义,而个别药品价格过于昂贵,比如前段时间媒体热议的某120万元一针的抗癌神药,由于远超基金承受能力和老百姓负担水平,由于不具备经济性未能通过评审,最终未获得谈判资格,这就是体现“保基本”原则的佐证。

  郑杰表示,据他的了解,按照限定的支付范围,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

  郑杰同时提到,为了能够使有限的基金发挥最大效率,除了严格目录外药品准入,根据规则,对目录内竞争环境发生变化、超过准入协议预算等情况的部分药品也进行了再次降价。对于这部分药品通过谈判节省下来资金,可以进一步用来购买性价比更高的药品,从而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保基本”。因此可以看到药品谈判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新药进目录,还有着调整目录内药品结构的作用,真正做到了药品目录的动态化管理,提升了医保药品的保障水平。

  动态化管理还体现在部分药品通过调整被调出目录,隆学文表示,经专家评审,共计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均为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近几年在国家招采平台采购量较小的药品。这些药品的调出,经过了专家认真、严格论证,按程序确定。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将可替代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被调出的药品在目录内均有疗效相当或更好的药物可供替代。同时,这些药品的调出,为更多新药、好药纳入目录腾出了空间。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新版医保目录是如何诞生的?医保谈判背后的“攻守之道”,作者:门庭婷,来源:央广网,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