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不再限制毕业院校,毕业生们终于平等了

2021-11-15

作者:未来职教

来源:百家号

A-
A+

  在如今“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每一年的毕业季到来之时,学生们渐渐不再对即将步入社会而充满期待,反而很早便开始忧心就业难题。而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离不开社会上普遍存在,又难以规避的学历门槛问题。

  企业都希望招到优秀人才,但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企业不得不将求职者的群体特征推断为个体特征——也就是通过限制学校出身,减少待筛选的简历数量,用最高效的方式保障求职者的质量。同时,企业普遍认为,就读于重点大学的求职者是高考选拔中的优胜者,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潜力,更容易被公司培训成需要的人。

  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无可厚非。可渐渐地,企业对学历的偏好演变成了不必要的招聘门槛,最终形成了社会上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学历门槛现象。

  学历门槛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因为一个重视学历的行业,只能将学历较低的求职者推到没有那么看重学历的行业。那么,以高学历为招聘标准的行业人才供给减少,薪资水平抬高,高学历者得以拥有高薪酬。

  然而,尽管如此,学历门槛现象也会限制名校毕业生自由选择的机会。例如,高学历毕业生选择去做中小学教师,或是去工厂上班等等,都会引起一片哗然,被大众认为是在丢母校的脸。这在无形之间成为了一种束缚,学历变成了限制名校生选择的枷锁,而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助力。

  而对于学历较低,尤其是专科、职校的毕业生们,即便专业能力再强,也很容易被企业漏掉,难以有与名校生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为缓解该现象造成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近日发布《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利益和公平竞争机会。

  长期以来,“重普轻职”观念可以说是学历偏好最直接的体现。无论是家长还是企业,都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专为差生开办,而他们也往往会用学历片面地定义这些孩子的全部能力,甚至是道德品质,这自然是不客观的。

  国家对于社会人才选拔和评价制度的改进,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上的“学历偏好”现象,当蓝领工人和农民也能有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时,大众的教育焦虑自然会降下来,“双减”政策也就真的起到了实际的效果。

  然而,这样的就真的就能实现公平吗?

  知名教育博主耿向顺表示,尽管国家想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为未来青年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如此以来,对那些通过原本教育模式成长起来的人貌似又不太公平。

  对于许多寒门学子来说,苦读十余年,就是为了能够站得更高,有更多的机会。如果在求职时,需要“推倒重来”,再一次面对巨大的竞争,着实有些难以接受。同时,事业单位如果不在学历等“硬性条件”上设定关卡,可能又会出现其他方面的倾向性,比如资格证、技能证明等等,对于应届生来说,这些条件基本无法具备,因此最终可能会加重“内卷”,公平性反而没有增加。

  还有部分网友表示,事业单位的招聘改变是为增加公平性,但大众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却很难改变,且“不限制”和最终“录用”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至于考核过程中是否真的完全实现了公平公正,没有受到求职者学历背景的影响,大家也无从得知。因此,制度究竟如何落实,又该如何设立监督机制,也都是人社部之后需要考虑和完善的地方。

  总而言之,国家想要真正地缓解院校歧视的问题,不能只在文件定要求,而是需要从大格局的教育和人才战略入手彻底改变现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想要破除“学历是敲门砖现象”,需要推进教育管理调整,调整教育资源配置。要为所有学校营造平等的办学环境,推进各类学校在自身办学定位上办出高质量与特色,让学生们学到与自身学历学位相匹配的知识。只有用人单位真实感受到教育体系中不同途径培养的学生能力都很强,才能真的消除学历歧视,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其次,事业单位也应建立人才分级就业制度,不同的岗位招收不同的人才,就像技术类岗位应主要面向职校生,而文职类工作可能还是大学生,甚至是硕博生更能胜任。这样不仅能降低竞争压力,也能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事业单位招聘不再限制毕业院校,毕业生们终于平等了,作者:未来职教,来源:百家号,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