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次发现钳嘴鹳
掘进吧,去探索古人类的奥秘
近六成物种可能生活在土壤中
这些“太空特产”将揭示生命科学奥秘
斑马鱼培养基、产甲烷古菌、耐辐射微生物、氨基酸……11月4日,一批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
2024-11-07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通过实施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2024-05-23
我国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大恐爪龙类足迹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领衔的科学家团队6日宣称,该团队此前在福建发现的龙翔恐龙足迹群中的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为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最大恐爪龙类足迹,其中5个足迹平均长约36.4厘米,宽16.9厘米。研究人员为此建立新的足迹属种,名为“英良福建足迹”。
2024-05-07
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计时”奥秘
日升日落,不同时差,哺乳动物如何能感知一天的时刻变化?大脑如何计算时间?这一直是国际科学界研究的难点。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大脑深部脑区中名为“视交叉上核”(简称为SCN)的神经元集群,可通过众多神经元的“集体决策”计算时间,时间解码准确率可达99%。这一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细胞研究》。
2024-04-25
带观众更好地“读懂”自然
到博物馆看场恐龙化石展,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参加生态主题亲子研学游,沉浸式体验绿水青山之美;在专业讲座上与科学家近距离接触,了解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情况;经过短期培训,小朋友体验讲解员职业,将自己的收获传递给更多的人……当下,人们以各种鲜活的方式走进博物馆、学习知识。
做“白日梦”时大脑在干什么
当人静静地坐着,突然之间,大脑“出神”,仿佛转向了完全不同的世界,可能是最近的经历,也可能是过往的记忆。事实上,可能只是做了个白日梦。那么,在做白日梦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这是神经科学家们很难回答的问题。据1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离解决这个问题又近了一步。研究还表明,白日梦或可塑造大脑未来对其所见事物的反应。
2023-12-19
“90后”小伙用短视频科普微观世界里的“风景”
“我从这片湖里藻类多的地方取了一滴水,没想到一滴水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微缩动物园……”这是“90后”小伙赵铁夫拍摄的短视频《一滴水里的动物园》中的片段。他因用显微镜拍微生物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在他的视频里,新奇的画面配上幽默的解说,让网友们纷纷感叹微观世界的奇妙。
2023-12-15
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 还土壤生态一片净土
你听过“吃土”这个词吗?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吃土”,这是因为地球上95%的食物来源于土壤,土壤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陪伴了人类数亿年之久,为人类提供着食物和生存空间。
2023-11-20
人类起源何处?新古猿化石另写答案
来自土耳其一个拥有870万年历史遗址的新古猿化石,正在挑战长期以来公认的人类起源观点
2023-08-25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郭玉明研究团队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鸟类调查时,观测到1只大型鸟类,根据其外形特征并经专家核实,确认该鸟为钳嘴鹳,是青海省鸟类新记录。
2023-08-23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专家教你如何有效防治
秋日三重奏:儿童画韵、作文情思与养生智慧
热门资讯
我和爷爷谈变化
拍给妈妈的短视频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